文章分类

专题-企业化管理在城市台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化管理在城市台的实践与思考

文/张作昌

当前,城市台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

从全国看,虽然广电媒体的份额还在增长,但基本上都被央视和省级台占去。地市级广电媒体整体都在下降,有的甚至很难维持。有线电视数字化使地方广电的相对垄断优势尽失,被暴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在济宁,数字电视基本包有80多个频道,再加上付费、高清、3D等近200套节目,付费节目的订购率超过40%。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是趋势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新媒体,也在争夺受众,广电媒体被边缘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城市台的受众结构慢慢变成了农村观众、老年观众,低收入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与此同时,城市台的经营政策环境越来越严峻,不仅靠医疗药品广告支撑广电畸形发展的时代一去不返,而且从当地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从一个角度讲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经营政策环境越来越紧且没有放松的迹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从内部看,一是既要搞好新闻宣传,又要搞好经营创收,二者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又必须统一起来。二是广电业务门类多、专业性强,如济宁广播电视台目前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站,还有圣城传媒集团、旅行社,有的地方台还有演艺中心、培训中心、大剧院等产业,要将各专业门类整合统一、共同发展的难度很大。三是广电长期以来的定位和历史上相对垄断的优越感造成了很多顽疾,庸、懒、散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与市场不能真正接轨,坐井观天、盲目优越,理念不先进、管理不科学、经营粗放、手法单一等对地市台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桎梏。四是单位内部人员身份二元结构壁垒分明、成份复杂,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改革理顺机制

济宁广播电视台去年启动了电视频道制改革。

这次改革,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电视节目生产由传统的中心制改为频道制,撤销电视中心,整合广播和电视新闻资源组建新闻中心,成立了新闻综合、生活、影视、都市和党建五个频道管理部,其中前四个是经营性的,党建频道是和组织部合办的完全公益性的频道。频道实行总监负责制,以频道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频道为节目生产和考核的基本单位,将节目质量、收视率、经营创收相结合,定指标、定任务、给政策、给权利。

二是在运行机制上,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按月对经营部门进行考核并公布结果,按考核得分兑现经费和报酬,二线部门的收入则随一线部门的收入按比例浮动。这种机制使所有人努力的方向都自觉和党委目标相一致,全台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是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所有干部全部卧倒,重新竞聘,员工全部实行双向选择,同时精简二线、充实一线,使全台员工配置重点突出,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电视频道制改革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摒弃传统事业单位粗放的管理方式,围绕创新、活力、竞争力、市场、团队、经营等元素开展各项制度设计,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化的管理理念。二是坚持接近地气、深挖本土。三是坚持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紧密结合、二线部门和一线部门紧密结合,使全台形成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原来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两张皮,互相不能调动对方的资源,这次改革从制度设计上将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结合起来,将二线部门和一线部门结合起来。四是坚持精简二线,充实一线,将各类资源更多投向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五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一把尺子对所有人都一样,有岗必竞、逢进必考。六是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频道制改革方案先后四次征求意见,一百多条意见逐条梳理,相当一部分被吸收了,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七是坚持媒体的政治属性和公益性质,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导向有问题一票否决。八是坚持严格程序、严格监督,程序不走样,监督无盲点。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济宁广播电视台每两天一次干部竞聘会,到8月29日结束,共进行了7场,所有程序都不简化、不走样,市纪委全程监督。

去年12月份,济宁广播电出台还完成了广播的改革。今年1月1日起,广播按照新的体制运行。改革后,广播中心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以两个频率为一个管理单元,对各频率的定位、特色及栏目设置等进行统一规划和配置;营销上逐步实现由个人代理到团队作战、由行业代理到行业管理的过渡;在人员配置上,一批优秀的聘用员工走上了干部岗位。通过整合广播资源、调整节目布局,理顺内部关系、改革运营机制、扩大节目覆盖等途径,济宁广播的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改革后的效应

2013年9月1日起,济宁广播电视台按全新的体制运行以来,在事业、产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应《中国广播影视》之邀,重点谈产业上的效应。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台10个月经营收入10663.58万元,月平均经营收入1066.36万元,较2013年1~8月份全台月平均经营收入增加了98.5%。电视广告月平均经营收入736.39万元,较2013年1~8月份电视广告月平均经营收入增加了107.39%。另外,干部员工收入比改革前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一线部门增加得更多,一线部门中聘用员工收入增幅大于在编员工增幅。

节目方面,自办栏目由7个增加到23个,日播量由150分钟增加到525分钟,内容丰富,不少栏目填补了济宁电视荧屏的空白。栏目形态更接地气,各栏目不断寻找与济宁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拓展,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化、生活化。

改革之后,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收视率观念、受众观念、营销观念、品牌观念、成本观念深入人心,一线部门人员全身心投入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二线部门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人力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一线需求。一线部门员工的人均生产率是改革前的4~5倍。去年全台运营总成本较2012年下降了66%。

目前尚存的问题

首先,关于频道。一是频道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频道内部发展不平衡;三是频道宣传推广不够。
其次,关于节目。一是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节目编排仍需优化。

第三,关于创收。一是整体市场力量偏薄弱且不够专业;二是行业固化,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三是频道自创收与广告中心搭载融合度不够;四是在频道自创经营中活动营销还存在短板。

第四,关于内部管理。有的部门内部管理相对粗放,不够专业,节目日常管理、人力资源使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不够细化,流程不科学,执行不严瑾,运行不高效。

广电改革需把握几组关系

一是处理好坚持企业化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关系。

我个人觉得,两者是不矛盾的,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一种促进关系。企业化管理就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到位的管理、现代化的管理,不是只有企业才能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学校都可以用,这是普适的原理。企业化经营理念能更好地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而不是相反。以前那种来与不来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坏了都不负责的状态,是不可能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

二是把握好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搞好批评性报道的关系。这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批评性报道也是正面宣传的一种方式,要批评的是有些地方、有的部门、有的人没有执行中央政策,没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去做,报道出来是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是宣传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何错之有?搞好批评性报道也是落实上级精神的一种方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件事物的两个侧面,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

三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与统筹好经济效益的关系。电台电视台是国家公器,一定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同时又要搞好经营创收,否则就无法运转。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产业属性,二者要结合起来,要把握好辩证的统一,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绝不能见钱眼开,不能被个人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所绑架,要在全市人民当中有公信力。同时又要争取多创收,努力追求既有好的社会效果又有好的经营收入。

四是要把握好坚持提高节目质量与追求收视率的关系。收视率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好的收视率和好的节目之间大部分是重合的,但有时又是不重合的。重视收视率,又不能唯收视率。济宁广播电视台成立了节目编审委员会,节目同质化问题、导向问题、低俗化问题通过编委会来调节。总的目标是既要有好的节目质量,又有比较好的收视率。

未来,在路上

今年初,我们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总体布局。即,围绕一个目标——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实现两个确保——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确保安全优质播出;提升三个水平——节目质量水平、经营创收水平、内部管理水平;打造四个满意——让市委市政府满意、让全市人民满意、让合作伙伴满意、让全台职工满意;强化五个保障——体制机制保障、技术保障、人员素质保障、行政后勤服务保障、组织文化保障。

在此基础上,近期还将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建立统一的多媒体采编平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化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开发媒体移动客户端,加强手机网站建设,丰富信息内容,完善服务职能,着力打造移动互联网上的新闻门户,同时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网络互动,扩大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借助微博微信等成熟的技术平台,建好法人账号,扩大用户规模,提升传播效果。

二是探索和推进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传统广播电视主业收入普遍下滑,即使还有潜力可挖,但发展空间有限。广播电视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朝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湖南广电、浙江广电等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湖南广电传统广播电视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0%,产业已成为湖南广电收入的主力军。

下一步,济宁广播电视台谋划产业化的路子,拓展发展空间。9月份新的考核周期开始后,我们在做好事业发展的同时,将对产业化发展调研论证、谋篇布局,力争用两年的时间,使广播电视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实现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作者系山东济宁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责任编辑:崔忠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文章详情,广电实战,

文章详情-广电实战

文章详情,广电实战